一直很想打一篇,究竟在澳洲,這一年半的時間,到底獲得了甚麼?
會問的問題不外乎是,賺了很多錢吧? 英文變很好嗎?
就我來說,我真的沒有賺多少錢,也沒有帶幾桶金回來,
畢竟我還是覺得打工度假除了錢以外還有太多事情值得體驗,
但是真的要存錢、要賺錢,澳洲還是可以存到的,
只是真的要很努力,去國外工作錢未必會領的比較輕鬆。
英文其實也沒有變得很好,但是從一開始連開戶都聽不太懂需要找人幫忙,
到最後可以在澳洲公司工作,雖然只是簡單工作,
但全英文的工作環境是我沒有想過我可以的,
第一年的好奇和新鮮,有人陪伴著去面對未知的世界,
遇到問題身邊也有同行朋友可以互相討論解決,
到第二年獨自再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
一切都要自己處理和面對,
相較於第一年的歡樂和有人互相照應,一切都全然不同,
從一群人一起合伙晚餐,變成幾乎是一個人自己解決三餐,
從一群人一起搭飛機移動,變成獨自在陌生街道上推著行李箱,
有太多事情,都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獨自做到的,
甚至是不太會開車的我,還可以買一台車為了要去上班,
在還沒出發之前,是覺得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回到台灣之後,才發現出去其實是為了看看自己,
看看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在旅行中發生的經歷,
會讓人更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在未知的環境,默默的在心裡告訴自己,
有哪些人事物,是值得一輩子追求與守護的;
有哪些生命中的價值,是一輩子都要對自己承諾的,
就像第一年出發的行李箱,
總是無法捨棄其實未必需要的生活用品,
到後來也習慣了因為行李箱放不下所以只會選擇真的需要或特別有意義的東西,
生活也是這樣吧,
我們總是無法捨棄那些想要的,
卻沒有發現我們已經擁有需要的了。
好吧,其實我還是說不出個所以然到底我獲得了甚麼,
就好像沒有辦法用一本書的價錢去衡量書裡給的價值一樣,
看不見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珍貴的,
譬如說,愛,
譬如說,成長和勇氣,
譬如說,這一路上朋友們的笑聲。
最後,如果要說去這一趟,失去最多的是甚麼?
我覺得是錯過。
錯過了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時間,
錯過了他們在台灣發生的大事和小事,
年夜飯的桌上不會有自己的碗筷,朋友聚會打卡也不會有自己,
有得必有失。
很慶幸自己生在一個讓我很自由的家庭,
讓我養成了想做甚麼就會去做的習慣,
就連出國打工也在很短的時間自己決定而行動,
真的很謝謝可以包容我這樣任性的爸媽,
真希望自己可以多一點韌性而不是任性。